▲ 杨积武 全国名中医(1945.9-) 杨积武,全国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心血 管疾病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中医治疗经验。 现将其治疗房颤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以无序的心房激动伴随其后发生的心房机械功能退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胸痹、心悸范畴。
(资料图)
因机证治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气血阴阳亏虚、使心失所养,脾虚生痰、痰火扰心,七情所伤动撼心神,外受外邪、内舍于心,使心神不宁,发为本病。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
中医学对胸痹心悸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趋于统一,均认为有虚实两端,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标实有瘀血、气滞、寒凝、痰浊等,故治疗多以扶正、行气、活血、化痰、温阳等。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心脉瘀阻证为最多,其次为痰火扰心与阴虚火旺证。中医脉象中能体现房颤的节律不整和快速心室率的是促脉和涩脉。临床对房颤患者应辨证论治,不可以一方概治之。首辨虚实,以心气、心阴、心阳虚衰为本,以痰瘀痹阻为标。初起表现心气不足者常选用补气之品,以炙甘草汤为基本方,可少佐温阳之剂,如肉桂或附子,取其少火生气之意。加用健脾渗湿,以资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增加益气药的效应。
若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加生脉散为基本方;气滞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汤加生脉散为基本方;心阳不振者用真武汤加黄芪、桂枝、菖蒲、远志为基本方;心阴虚者滋补阴血为主,如甘麦大枣汤、天王补心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等,并每于养阴药中酌加温通心阳之品,如桂枝、瓜蒌等,以补而不腻,滋阴通阳。同时注意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养血安神或重镇安神之品,以护养心神。现代研究中药川芎、人参、三七、葛根等益气活血,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激活,对预防复发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黄芪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法主治心血不足证 此证常见于心悸日久,气血两伤所致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药用黄芪、白术、人参、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法主治阴虚火旺证 此证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日久伤阴,或神经衰弱较重者。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药用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滋阴清热;当归、丹参补血养心;人参、炙甘草补益心气;黄连清热泻火;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安养心神;五味子收敛耗散之心气;桔梗引药上行,以通心气。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法主治心阳不振证 此证多见于心悸后期较重者,常伴有心功能不全。为久病体虚,损伤心阳,心阳不振,无以温养心神。药用桂枝、附子温振心阳;人参、黄芪益气助阳;麦冬、枸杞子滋阴,取阳得阴助其生化无穷之意;炙甘草益气养心,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定悸。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法主治心脉瘀阻证 此证可见于各个阶段,为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药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元胡、香附、青皮理气通脉止痛;生地黄、当归养血活血;桂枝、甘草以通心阳;龙骨、牡蛎以镇心神。
▲桂枝
典型医案
林某,女,时年55岁。经常头晕、心悸、胸闷痛、两手麻木、面色苍白、形寒畏冷,心率120 次/分钟,心电图示心房颤动。
诊断: 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察脉迟涩兼结代,舌质黯红,舌苔薄白边有齿痕。此系阳气不足,寒冷内积,以致血行凝滞成瘀,闭阻心脉,发为此病。
治则: 益气温阳,佐以活血化瘀。
方药: 黄芪30g,淫羊藿30g,地龙15g,赤芍15g,当归10g,桃仁10g。西药予可达龙0.2g,日3次口服。服药1周,形寒肢冷消失,肢麻减轻,但尚头晕胸闷,仍宗原汤方续服10剂,诸症消失,脉转缓(心率58次/分钟)。
按: 杨积武认为,房颤病机复杂,变化多端,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药,应详细辨证,随症加减。然中药的弱点是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差,在应急时不能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故宜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更快的疗效。本例病机主要是阳虚,阳虚则阴凝,故可兼有血瘀之象。至于迟脉,迟主脏寒,其病为阴,迟为阴寒,气不宣通。治以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而得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内容选自《中国中医药报》2023年4月19日第五版,朱春娥 辽宁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