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查看内容

香港精英高管,20 年不扔垃圾,死在堆满杂物的 37m²独居房:遗物背后,是对家人难以名状的爱和思念 观天下

2023-02-15 15:04:26

来源: 西哥哥启蒙宝贝

他们其实知道很多东西不再有用,但如果轻易丢弃,就好像又要经历一场无法承受的别离。


(相关资料图)

与“垃圾”共处

Loneliness老年人囤东西能囤到什么地步?前不久刷到的一则新闻,可谓是刷新我刚建立起来的堆满整间屋的认知。人家直接把回收的废品塞满了整个房子,进不了,就打地铺睡楼道上。网友惊奇问:“屋里到底是啥宝贝?”街道无奈表示:“多次沟通无效。”

图源:抖音@百姓关注

所以要问老人能囤到什么程度,大概能囤到让你无法想象的地步。

在香港,同样也有这样一位爱囤东西的伯伯(因老人家属不方便透露姓名,便以伯伯称呼),不过他不是囤废品,而是垃圾和物品一起囤,囤了二十年,堆满了整个37㎡的房子。不久前,伯伯移居国外的儿子回港约他吃饭,他让儿子在楼下等他,但过了许久,儿子迟迟都未见他下楼,上楼寻找却发现他晕倒在地,送往医院已为时已晚。就这样,伯伯倒在了自己的独居屋,再也未站起。他的家人至此才知道,伯伯有严重的囤积症,与“垃圾”已经一起共处了20年。舍不得扔弃的囤积背后,是难以名状的爱与思念。

大约一个半月前,殡葬礼仪师阿兴收到伯伯家属的求助,希望他帮忙处理伯伯的身后事。在了解伯伯家的情况后,他主动提出帮忙,去整理伯伯的遗物。阿兴常常举办生死教育课堂,每当遇上这种情况,就会邀请学员和朋友一起去做义工,上门提供服务。也因此,他得以通过帮人整理遗物,了解到很多不同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状况,而死亡之外,远比他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初看伯伯家门外,亮堂堂的走廊和干净的瓷砖墙,不禁让人猜想里面住的大概是一个经济条件还不错的人。可等阿兴和义工一打开门,只见屋内堆满了杂物,一眼望去,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连完全推开门都有难度。

从缝隙踏着杂物进屋,37㎡的家不论是客厅、厨房、卧室、厕所,都堆满及膝的垃圾和物品,蟑螂从各个角落涌出来,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丢弃过任何一件东西。生锈的罐头不知过期了多久;厕所的浴缸和衣物早已发黄;卧室里露出的床铺、被单、衣物上,更是布满了虫子,床旁边还有几十瓶防蚊虫叮咬的药。

这样的房子,真的能住人?据伯伯的儿子叙述,每次他和家人回来探望,父亲从不让他们来家里,只让他们在楼下等。在家人的记忆中,伯伯似乎又是住这里的。

阿兴此前对伯伯一家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伯伯的妻儿早在20多年前就移民到了美国,伯伯舍不得朋友,也不想去,就一个人留在了香港。

要不是伯伯突然离世,他的家人至今都不知道他有如此大的囤积问题。

帮助整理的Cat还记得,第一次走进伯伯家时,屋内的窗户都没有打开,全部以纸皮箱封住,窗帘紧闭,还有块木头顶住窗门,“我估计被这种环境包围着的他,感觉有安全感。”

随着屋内的东西一点点清理,伯伯的一生也一点点被重组起来。

根据阿兴的经验,有囤积癖的人一般都有很多回忆。

果不其然,他们发现伯伯家有不少相机和脚架,通过陈旧的照片还能看到不少老香港的痕迹。

伯伯喜欢收集邮票、骑电单车、使用电子产品。

50年代的电单车防风镜,70-90年代的潮流物品和家电他都保存着。

他写得一手漂亮的中英文字,家里亦有各种各样的英文书籍和笔记本。

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有知识和涵养的人。

同时,他还是位时装爱好者。

除了收藏不同的时装杂志外,家里的很多鞋子、皮包、衣服都是新的,似乎还倾向于用优质布料量身定制西装。

屋中虽然乱,但一些东西仍然排列有序。

像口罩和收据都是整齐地放在一个小包中;衣柜里的衣服也是叠起来的;很多东西都由袋子装着。

阿兴认为,家属眼中的伯伯应该是一个非常仔细的人,他们之所以不会怀疑他的状况,或许是因为他平时的衣着打扮都是干净整齐的。

但这个举步维艰的屋子,似乎不太看得出有生活的痕迹,厨房早已积满了灰,卫生间也没有用过的样子,伯伯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呢?

根据他家里放着的一大袋酒店拖鞋和生活用品,Cat猜测他确实在这里生活,但因为囤积的东西太多,所以是找其他地方洗澡和睡觉,

以她的观察,伯伯工作时职位较高,加上这间房子地段较好,装修也不差,“他应该是成功人士,”

由此,她像是瞥见了伯伯的晚年生活:

“他从很高的职位突然退了休,家人离开,好像突然失去很多东西。他孑然一身变得寂寞,开始不能自拔地囤积。”

囤积,似乎成了他思念家人和填充孤独内心的唯一方式。

伯伯的儿子曾向阿兴透露,小时候父亲经常鼓励他,很爱他。他们家庭关系良好,每次自己和母亲回港,都会特意叫上父亲一起吃饭。

一贯看起来开朗的父亲,根本看不出会感到寂寞。然而在这间杂乱不堪的屋内,很多东西都跟家人有关。

像儿子儿时的玩具、书本、奖状、证书、校服等,他都一一保存。

像他的日记里,写满太太移民后,每次他们通话的点点滴滴。

儿子在那边的工作情况,太太一天做的事情,吃了什么,买了什么,都被他细致地记了下来。

屋内的每一件物品,似乎都在诉说着,他很思念家人。

整理师Cat觉得,这就是她当义工的意义,“不只是帮助在世的人,还可以帮助离世者传达一些讯息。”

四天后,伯伯的家被一扫而空,家属带走了那些值得留念的物品,垃圾被清理,家私被搬走,只留下空荡荡的房间。

看起来,因长期被庞大杂物压着而翘开的地板,成了“垃圾屋”唯一存在过的证据。

都说囤积症是一种病,但这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或是分离,或是失去。

所以指责家里爱囤东西的人影响了正常生活的同时,不妨走进“垃圾”之内,聆听他们对这些物品产生的强烈情感需求。

毕竟,每一次丢弃,都可能是无法承受的离别。

本文图片主要源自:

YouTube@MM - Mill MILK《试一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关键词: 香港精英

最新新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