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无痛胃镜的普及,胃息肉的检出率也有所升高。很多人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自己胃里长了息肉会很疑惑:明明平时也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好好的胃怎么就长息肉了呢?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副主任医师余仁贵介绍,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来的新生物,体积较小时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一般都是在胃镜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时才偶然发现。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余仁贵指出,胃部息肉大多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突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它的发生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
2、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抑酸类药物,可使人体处于低胃酸状态及胃泌素血症,导致胃息肉尤其是胃底腺息肉的发病率增加。
3、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入胃可导致胃黏膜的炎性反应,大量胆汁可破坏胃内的酸性环境,从而形成胃息肉。
4、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异常,可发生胃息肉。
5、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进食较多肉类尤其是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长期吃辛辣生冷粗糙食物,较少进食蔬菜水果,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
6、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饮酒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息肉的发病风险。
7、年龄性别
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胃息肉。
8、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胃息肉的形成中也有一定作用。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胃息肉虽多为良性病变,但少数也有恶变的可能,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上述诱发胃息肉的因素。如发现胃息肉,应及时就医处理,并定期复查,防止息肉复发或恶变。
关键词:
上皮细胞
遗传因素
萎缩性胃炎